原创 刘晓博
近日,各大城市都公布了一季度经济增长情况。
其中北京一季度的GDP达到了12159.9亿元,上海为12735.1亿元。北京GDP已相当于上海的95.5%,处于100年来差距最小的时候。
北京的增速达到了5.5%,上海为5.1%。
北京第二产业增速达到了6%,上海只有2.9%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方面北京达到了24.0%,上海为6.5%。
这意味着,“中国GDP第一城”随时可能生变。
回顾元大都建成(1285年)至今北京和上海的经济发展史,你会发现:上海经济总量超过北京,只是最近100来年的事情。
上海是1843年开埠的,经济总量超过北京应该在1880年代或以后。1927年到1949年,北京一度失去了首都的地位,两者的差距迅速拉大。
1949年的时候,北京GDP只位居全国第十二位,总量相当于上海的4.4%。那时候,就连天津的经济总量都是北京的6.8倍,大连是北京的4.3倍,南京是北京的3倍。(下图)
民国时代,北京不仅经济跟上海差距巨大,房价也有天壤之别。以鲁迅为例,在北京工作的时候两次购买四合院。以他第二次购房为例(西三条胡同),那套小四合院的购买价不到他当年收入的一半。但当他获得更高版税,在上海生活的时候,却一直租房子。
1949年后,北京重新成为首都。国家不仅加大了对北京的投入,还把一批企业,尤其是文化企业从上海迁到了北京。
1952年的时候,北京的经济总量就已经飙升到了上海 21.5%,天津的62%。
到了1954年,北京的生产总值已经相当于上海的38.6%,天津的124%。
也就是说,北京当首都的第五个年头就已经是内地经济第二城了。可见首都效应之强烈。
1954年到1969年这段时间里,北京经济占上海的比重一直维持在36%左右,比1954年还略微下降,这是为什么?
因为计划经济时代的“剪刀差”制度,让上海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。
以上海占全国GDP和税收比例看,上海最辉煌的时候绝对不是晚清、民国或现在,而是在“剪刀差”的时代,尤其是1960年到1962年前后。
所谓剪刀差,是指计划经济时代,中国为了尽快完成工业积累,把工业品价格定得很高、利润率惊人,把农产品价格定得很低。服务行业被视为“非生产性部门”,定价多采用成本加成法,利润也非常低。
这个时期上海在中国经济中的权重迅速上升,GDP占比和税收占比,均达到了历史顶点。北京第二产业占比低,跟上海差距有所拉大。但即便如此,这期间北京相对于其他城市仍然是迅猛增长的。
进入70年代,北京的工业也发展起来了,再次启动了追赶上海的步伐。
改革开放后,国有企业虽然在全国经济中占比下降了,但央企地位全面跃升,这让北京在80年代、90年跟上海的差距进一步缩小。到了1999年,北京GDP已经相当于上海的65.4%。
上海也迎来了新一轮红利期:浦东开发、开放全面展开,国家把上海定位为金融中心,全国性的金融要素市场迅速向上海集中。
2000年以后,北京再次明显提速:除了央企地位进一步提升,北京的新经济、民营经济开始崛起,成为全国创投中心、创新中心。
互联网时代,除了阿里、腾讯总部不在北京,其他重要互联网大厂基本上把总部放在了北京,腾讯、阿里也在北京建立了第二总部。
2017年以后,形势再次发生了重要变化:国家在北京城市定位上开始做减法,一度淡化了经济中心、经济中心的定位,搞了雄安新区,要求北京纾解非首都功能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北京一批企业、专业市场、高校开始搬离,去了天津、河北等地。部分央企总部还迁到了上海、深圳、武汉。
如果没有这一轮“减量发展”,北京GDP可能已经超过上海了。
最近几年,北京又开始微调“减量发展”政策,经济中心、金融中心功能重启,标志是设立了高规则的服贸会,北京自贸试验区和北京证券交易所获准设立。就连小米的汽车生产线也被要求放在北京。
北京以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新一代汽车、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经济再次进入爆发期,让北京跟上海的GDP差距再次缩小。
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,我一直力主以资金总量(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)来衡量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,而不是GDP。由于GDP依然被很多人重视,所以我也会偶尔关注GDP。
资金总量上,北京是1981年超过的上海,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到2024年末,北京的资金总量为25.2万亿,位居全国第一;上海为22万亿,位居全国第二。上海虽然相对其他城市优势明显(接近于深圳+广州),但跟北京差了一个长沙。
所以,从综合实力角度看,北京早在1981年就超过了上海,而且一直维持内地第一。2010年,北京的资金总量首次超过香港,成为全国真正的第一。
北京目前仍然低于上海的是GDP和税收。上海的个人所得税也超过北京,但居民存款比北京差了一大块。无论是整体财富还是民间财富,北京都超过了上海。但在面向全国征税的功能上,上海依然强于北京。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支持力度的加大,上海和北京之间的资金总量差距有所缩小。但北京的科技创新实力在不断增强,新经济大厂越来越多,上海已无法跟北京竞争科技第一城,并在一系列科创关键指标上落后深圳了。
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北京和上海,除GDP和税收之外最核心的经济指标:
可以发现,无论是科技研发投入、发明专利数量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、独角兽企业、小巨人企业、上市公司数量,上市公司市值,上海都被北京超过了。
如果你去查查央行每年公布的地区社会融资情况,还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:虽然最大的证交所设在上海,但北京每年通过股市直接融资的金额,一直都是全国第一。
北京的上市公司总市值,已经是上海的3倍。
“大基建+房地产+间接融资”的时代,最大的受益者是金融中心;到了“实体经济+科技创新+资本市场”的时代,最大的受益者变成了科技企业。由于北京科技创新实力更强,再加上首都效应,北京的经济总量(GDP)未来超过上海的几率很高。

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
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